高球人物2021-08-24

一位名人賽冠軍的漫漫回歸路

麥克.威爾贏得2003年名人賽冠軍之後多次面對人生黑暗時刻,所幸年過50再度踏上康莊大道 約翰.費恩斯坦執筆 / 查德.柯克蘭攝影
一位名人賽冠軍的漫漫回歸路

大家或許會認為一位職業選手贏得名人賽勝利之後,人生就此踏上坦途。但是麥克.威爾的人生在成為大賽冠軍之後的18年間,卻多次遭受挫敗,歷經離婚、受傷、比賽失利的磨難,自信心一落千丈。

「我多次痛哭失聲,」他最近說。「悲痛不能自已。」

威爾過去五年在女友蜜雪兒.莫妮的陪伴和鼓勵下走出人生最低潮。蜜雪兒還記得,兩人剛開始交往的時候,經常感覺威爾「總是心情低落」。「他生性內向,」她說。「但是我也看到他有一顆溫柔的心,是我這輩子見過最善良的人。」不久之前高球事業和人生雙雙觸底,現在威爾又重新找到幸福。

改變人生的勝利

很長一段時間,麥克.威爾的人生順風順水。

他在加拿大大安大略省西南部的薩尼亞市長大,三兄弟中的老么。他之前是用左手打曲棍球,後來也是用左手揮桿,不過做其他事情全都用右手。他曾經寫信給傑克.尼克勞斯(Jack Nicklaus),詢問是否應該聽從其他人的建議改成右手揮桿。尼克勞斯回信說,如果左手揮桿績效良好,就無需更動。

他被楊百翰大學高爾夫教練相中,大四入選全美明星隊。1992年轉職業之後,一路轉戰加拿大巡迴賽和亞洲巡迴賽,終於在1998年加入PGA巡迴賽,1999年贏得加拿大航空公開賽勝利,最後一刻保住全卡資格。

2001年拿下巡迴錦標賽勝利18個月後,他在名人賽最後一洞八英尺推球進洞進入延長賽,然後在驟死賽第一洞擊敗連.麥提亞斯(Len Mattiace)。

翌日,他按照之前排定的行程前往多倫多的希爾斯百貨,受到英雄式歡迎。受到英雄式歡迎。那天晚上,他應邀穿著綠夾克為費城飛人隊和多倫多楓葉隊的冰球比賽開球。

「那晚的回憶令我永難忘懷,」他說。

此後威爾的高球事業蒸蒸日上,該年美國公開賽並列第三,世界排名上升到第三名,那年他33歲。2004年成功衛冕洛杉磯公開賽,拿下職業生涯第七場勝利。

可惜好景不常,洛杉磯的比賽之後,戰績一路下滑。

「我的揮桿和自信心雙雙衰退,」他說。「我靠著優異的短打勉強贏得洛杉磯的勝利,但是長打水準遠遠比不上前一年,連帶影響我的自信心。接近名人賽的時候,球技陷入低潮,努力找回昔日揮桿。」

威爾當時的強項也是他的弱項:埋頭苦幹的精神。「如果你要求麥克練習揮桿100次,他會自動加碼500次,」教練馬克.布雷克本(Mark Blackburn)說。「直到達成目的才會離開練習場。但是有些矯正並非一蹴可成,而是循序漸進。麥克卻希望看到立竿見影的效果。」

「他的開球問題很大,一直苦無進步。但是他希望再度贏得比賽勝利,揮桿脫胎換骨。犀利的開球終將幫助他東山再起。」

威爾在奧古斯塔衛冕冠軍的一週有苦有樂。回憶起過往的成就令他備感欣慰。冠軍晚宴他坐在湯姆.華生(Tom Watson)和拜倫.尼爾森(Byron Nelson)中間,聽他們講述名人賽的趣聞軼事。

「尼爾森先生問我如何安排晚餐,」威爾說。「我告說他,我有一位死黨亞歷斯泰爾.麥凱(Alastair MacKay)是廚師,他特地前來幫我料理晚餐,而他就在樓下。尼爾森先生聞言說道,『何不請他上來,我想見見他。』」

「亞歷斯泰爾走上來,所有人起立歡呼。真是溫馨的一刻。」

比賽本身可就不那麼溫馨了。威爾努力過頭,第一輪以79桿作收。第二輪力圖振作,拼出70桿,一桿之差遭到淘汰。

「我真的很希望晉級,」他說。「我期盼參加周末的競賽,慘遭淘汰對我傷害很大。」

往後兩年,他的戰績頗有起色,2005年名人賽並列第五名。事實上,此後四大賽表現不惡,11次打進前11名。

但是他並不滿足,希望打出更好的成績。不僅賺盡更多獎金,更重要的是再度贏得勝利,而且他深感背負加拿大鄉親殷殷期許的沉重壓力。

「就人口而言,加拿大是個小國家,」他說。「我知道許多國人對我期許甚深,但是在我打不好的時候,就會變成沉重的壓力,令我難以招架。」

命運交關的揮桿改變

威爾的揮桿在2006年並無重大問題,但是他並不滿意。「我習慣利用一些小要領保持揮桿穩定度,」他說。「如果用錯方法,就會時好時壞。宛如愛因斯坦對精神錯亂的定義:每天不斷地重複做相同的事,卻期待有一天能出現不同的結果。」

2006年底,威爾的大學隊友狄恩.威爾森建議他去向固定&傾斜揮桿法創始人麥克.班奈特(Mike Bennett)和安迪.布魯默(Andy Plummer)請益。威爾森接受這兩位教練的指導成效不錯,威爾心想不妨一試。

威爾森在該年八月的The International高球賽取得PGA巡迴賽首勝(也是唯一一場勝利),班奈特和布魯默全程陪同。威爾剛好也在當地幫TaylorMade拍攝代言照片。

「我們趁著狄恩打比賽的空檔進行討論,」威爾。「然後去練習場打幾球。他們的意見很有道理。他們所倡導的固定&傾斜揮桿法幫助我打出小左曲球,揮桿動作化繁為簡,感覺更佳。」

威爾花了一點時間適應新揮桿,隔年夏天戰績漸入佳境。該年的總統杯在加拿大舉行,主要是因為威爾贏得大賽冠軍之故。威爾的積分不足以進入國際隊,但是隊長蓋瑞.普萊爾(Gary Player)特別讓他以外卡身分參賽。

「幸好蓋瑞挑選我,」威爾說。「一想到不能參加總統杯就很鬱卒。」

他拚出3-0-1的戰績,成為國際隊的得分王,果然證明普萊爾慧眼識英雄。儘管美國隊以19.5比14.5,輕鬆獲勝,不過威爾一洞之差擊敗伍茲卻是整場比賽最大看點。

威爾賽後表示,擊敗伍茲的感覺比贏得名人賽還要過癮。「現場氣氛令人熱血沸騰,舉國上下都在為我加油。不過現在回想起來,名人賽還是無可取代。」

兩週後的Fry’s Electronics公開賽,威爾終於終結冠軍荒,取得2004年以來的第一場勝利。往後兩年戰績依舊出色。2010年4月,他在RCB傳承賽第一輪打出66桿佳績,翌日並列領先來到par-4第11洞,他的開球略為偏右,留下5號鐵桿上果嶺距離。「球桿一碰觸地面,手肘感覺一陣刺痛,」他說。「我抖抖手臂,不以為意,繼續比賽,但是已經無法打出漂亮的草痕。」

威爾發揮冰球員的硬頸精神,挺住疼痛打比賽。然而,他的揮桿走樣了,擊球軟弱無力,每況愈下。那年他又打了10場比賽,只有三場晉級,聯邦快遞杯積分排128名,第一次未能參加季後賽。2011年情況更糟,15場比賽只晉級兩場,最佳成績是AT&T National的並列70名。

到了7月,威爾揮桿已然疼痛難當。他知道早應該求醫問診,但是他實在很想參加加拿大公開賽。結果劇烈的疼痛迫使他在第一輪結束後退賽。

「加拿大的冰球員倒地後總是爬起來繼續奮戰,」他說。「直到打不動為止。勉強打比賽使得傷勢惡化,越來越孤僻,暴躁易怒,經常衝著別人發火。那段時間我的脾氣陰晴不定,常常動怒,滿腹挫折,悶悶不樂。」

威爾從此走上不歸路,事業和家庭岌岌可危。他終於下定決心前往伯明翰接受 詹姆斯.安德魯斯大夫的診治。「明天就動手術,我可以治好你,」安德魯斯說。

威爾驚呆了。手術?明天?他再三和醫生確認是否非動手術不可。安德魯斯聳聳肩說,「你可以明天動手術,也可以再拖數週或數月,但是終究要捱這一刀。」

原本手肘肌腱的小小撕裂傷,因為持續打比賽,現已完全撕裂,

威爾手術之後,三個月不能碰球桿,五個月無法全揮桿,即便重返巡迴賽,鐵桿擊球還是有障礙。他從來不是大砲球員,但是開球也不缺距離。2003年巔峰之際,平均開球距離將近290碼,但是2013年手術後退步到270碼,180位巡迴賽選手排名174。

他的家庭生活也出了問題。他和妻子碧麗霞是楊百翰大學同學,1994年結婚,育有二女。高球事業不順遂,導致他經常遷怒家人,家中一片烏煙瘴氣。

「我經常搞自閉,」他說。「變得很難相處,看甚麼都不順眼。我對這段婚姻充滿怨氣。我的祖父母結縭50載,我的父母60年。我感覺自己罪孽深重,怒氣衝天,但又無可奈何,深感沮喪,不知如何是好。當時女兒艾莉17歲,莉莉14歲,看到她們臉上驚恐的表情,心如刀割,熱淚盈眶。她們知道父母失和,但又不知如何挽救。我當然也無心於高爾夫,每日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。那真是一段艱困的日子。」

威爾感覺無人可以傾訴,他的父母恐怕無法諒解,兩個兄弟又遠在薩爾尼亞。於是楊百翰大學高爾夫教練卡爾.塔克(Karl Tucker)便成了他的傾吐對象。「我最常像卡爾傾訴,」威爾說。「我之所以選擇定居猶他州,就是為了和他做鄰居。」

塔克不幸於2010年過世,威爾悲痛欲絕,感覺此後再無人可依靠。麥克和碧麗霞在2014年協議離婚,兩人並未針對監護權簽訂正式協議,於是一雙女兒兩邊輪流居住,直到現在還是如此。

威爾在2015年夏天決定暫時告別比賽,退出加拿大公開賽,這對他是個困難的決定,因為贏得該項比賽是他畢生目標。在他心目中,這項比賽的重要性不亞於第五大賽。他在該年出賽18場,只有一場晉級。他直到2016年2月才重返比賽,但是球技依舊沒有起色。他遍訪名師,包括布區.哈蒙(Butch Harmon)和大衛.李德貝特(David Leadbetter),但是毫無成效,自信心蕩然無存。

愛的救贖

2016年3月,他的個人生活出現轉機。他和幾位朋友走出鹽湖城一家餐廳時,迎面走來的蜜雪兒.莫尼頓時吸引他的注意。回到家中還是對她念念不忘,於是立刻驅車返回餐廳,可惜她已離去。所幸一位朋友想起蜜雪兒曾經出演實境秀「鑽石求千金」,並且在鹽湖城主持一個晨間節目,於是輾轉託朋友連絡上她。

「我的朋友說,『麥克.威爾想約妳出去,妳知道他是誰嗎?』」蜜雪兒說。「我說,『他的大名在猶他州無人不知,無人不曉。有一條街道甚至以他為名。』」

起初蜜雪兒發現約會對象飽受婚姻和高爾夫雙重折磨,後來發現他有一顆溫暖的心,而且對這段感情誠意十足。

一年後,威爾在其他幾位選手推薦之下,就教於布雷克本,他的學生包括契茲.李維(Chez Reavie)、查理.霍夫曼(Charley Hoffman)、麥斯.霍瑪(Max Homa)、凱文.查貝爾(Kevin Chappell)和亞當.哈德溫(Adam Hadwin),素以解決揮桿問題著稱。「我首先問他希望打何種球路?」布雷克本說。布雷克本說。「他表示對小左曲球最有把握。我就說,來吧,我來教你。」

布雷克本對照威爾2003年巔峰時期和當時的揮桿,「你不可能再用這種方式擊球,你已經40歲,而且動過手術,不可再盲目追求距離。」

布雷克本希望威爾將重心留在前腳,而不是由後腳移向前腳。「麥克的開球距離對冠軍巡迴賽已然夠遠。我希望他調整成適合50歲身體的揮桿動作。這套揮桿動作和30歲大不相同,但是他終於成功轉換。」

轉換揮桿動作無法一蹴而成,他先挑選幾場Korn Ferry賽事練兵,結果差強人意。

「事實上,有時開球落後75碼,」他笑道。「但是我樂在其中,喜歡和年輕一輩的選手分享巡迴賽打拼的甘苦談,儼然成為這些年輕選手的心靈導師,真的很有趣。」

轉戰冠軍巡迴賽樂趣更多,不過因為疫情的緣故延遲數月才首度上場,第二戰長春選手杯錦標賽並列第10名,隨後的道明尼能源慈善菁英賽敗給菲爾.米克森(Phil Mickelson),屈居第二。

2020年初,蜜雪兒的15歲女兒布莉兒滑板出意外重創腦部,昏迷10天才甦醒,前後住院26天。「由於新冠疫情,麥克無法進入醫院,但是他每天接送我往返醫院,而且包辦三餐和所有家事。多虧有他,我才得以挺過那段時間。他照顧布莉兒也是無微不至。」

現在布莉兒和麥克情同親生父女,每次談到她,語調充滿慈愛。

布莉兒的意外更加鞏固麥克和蜜雪兒的關係,他也因而領悟到高爾夫比賽落敗並非世界末日,畢竟他以親眼目睹生死關頭。

「並不是我不在乎,」他說。「而是高爾夫比賽輸贏和布莉兒的安危比較起來根本微不足道。」

威爾出戰2021年球季前三週,偕同蜜雪兒前往夏威夷度假,然後順道參加索尼公開賽,和年輕選手一較長短,結果並列47名,四輪都打出6字頭成績。隨後在冠軍巡迴賽的三菱電機錦標賽並列第7名,短桿得心應手更添信心。

威爾定下兩個短程目標:再度取得比賽勝利以及獲選為2024年總統杯國際隊隊長。

「我還有很大進步空間,」他說。「更讚的是每天起床鬥志高昂。已經很久沒有這種感覺。」


好文章與好朋友分享!請分享本文,讓朋友們與您同享新知!

TOP